院所文化
混凝土及結構工程研究所先進集體代表在六屆一次職工大會上的發言
2018-01-31
各位領導、同事大家好!
非常榮幸由我代表混凝土及結構工程研究所作為2017年院先進集體向大家分享我們這一年來取得的一些成績和經驗。下面,我將從主要工作成果、核心競爭力打造、制度管理和團隊建設以及人才培養4個方面向大會作匯報和分享。
在主要工作成果方面:2017年全年,混凝土及結構工程研究所完成業務收入1164萬元(同比增長約20%,其中技術服務(開發)收入約700萬元,約占60%);完成省級科研課題3項,開展省級科研課題1項,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項(均已進入實審階段);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完成技術成果轉讓40余項。主要完成的具體工作有:(1)協助行業主管部門開展2017年行業監督檢查和規范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工作;(2)面向行業內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含設計)和材料、工程檢測工作,強調并進一步提升了檢測工作的規范性;(3)開展了工程鑒定和加固設計工作,并著手準備工程加固施工業務開展;(4)完成了江西省省標《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程》鑒定;與10余家生產企業合作開展相關產品技術開發工作;(5)以省標《江西省高性能混凝土生產應用技術規程》為基礎,為行業內30余家生產企業提供成套生產與應用技術服務;(6)開展省級重點研發項目《海綿城市透水混凝土預拌化和高性能化研究》相關工作并通過院創新項目鑒定;(7)關注已有技術轉化,在已鑒定和完成科研項目基礎上,已申報《一種透水混凝土專用保水增強劑》等3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8)受行業主管部門委托完成《江西省預拌混凝土(砂漿)行業技術資料規范》的初稿編制;(9)受行業主管部門委托參與完成修訂《江西省預拌混凝土(砂漿)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南》;(10)探尋新的業務開展模式,擬在贛州設立業務開展常設地點并開展前期工作。
在打造核心競爭力方面:所內多年來通過集中骨干力量進行攻堅克難,在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些核心技術:(1)在混凝土生產和質量控制技術上,通過多年技術服務經驗積累,結合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劑、混凝土摻合料等標準制定和項目研發工作,逐步形成了覆蓋原材料開發和控制、配合比設計與調整、產線與工藝設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程應用技術咨詢、材料與工程檢測、工程鑒定與加固一整套涉及預拌混凝土的核心技術,并形成服務團隊。能夠實實在在的為企業和工程建設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一定影響力。(2)在海綿建材方面:通過多年潛心研發與應用,在透水混凝土及透水磚生產和應用上形成一定技術優勢,形成專利產品并在多項實際工程中成功應用。接下來,我們將在人工骨料、預拌砂漿、建筑加固等領域持續投入,力爭形成一定的技術優勢。
在制度管理和團隊建設方面:混凝土所明確業務分工和強化制度管理。自混凝土所成立以來,管理團隊形成了較為明確的業務分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了較為流暢的制度執行和制度反饋機制。各項工作容易落實且工作效率高?;炷了氏炔捎酶黜椚藛T績效考核,強化制度管理。根據工作崗位類別,先后頒布并執行《混凝土所駐外服務技術人員考核辦法》、《專項檢測室人員績效考核辦法》、《第六檢測室運行體系及檢驗報告抽查考核辦法》,并著手制訂科研開發人員考核激勵辦法,在執行過程中廣泛收集反饋意見對管理辦法進行定期修訂、完善,通過完善制度激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日常管理方面,混凝土所執行最為嚴格的考勤制度,嚴抓落實,執行下來對員工的規矩意識和執行力提高成效顯著。另外,在強化內部管理的同時,注重必要的人文關懷,在工作安排上或生活上進行充分考慮和必要關照,讓員工有歸屬感,這樣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隊戰斗力和凝聚力非常強。
在人才培養方面:混凝土所比較注重人員素質的全面性培養,通過崗位輪換,內外交流、集中培訓、老帶新等多種方式提高人員綜合素質。目前已初步形成結構較為合理的老、中、青人員梯隊。目前所里44名員工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1名(占比25%),中級以上職稱28人(占比64%,其中高工6人,教授級高工1人)。并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定期補充新鮮血液,在人才引進上注重學科領域的全面性,著眼于混凝土業務范圍的拓展。所內每年會定期組織內部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分享交流經驗、互相學習提高。積極組織人員參加國內外高質量技術交流會議、了解前沿技術并開闊眼界。
混凝土所能取得以上成績,與院黨委和院領導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是分不開的。同時也感謝全院各兄弟所站的大力支持?;炷了袥Q心在2018年度再接再厲,在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新的突破。
以上就是我們混凝土所匯報和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Copyring © 江西省建材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何坊西路355號